以文化之风 润大学之魂 暨南大学推进校园文化发展侧记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中的这句话,正是“暨南”二字的由来,意即“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教育,辐射、传播到五洲四海。”自建校以来,暨南大学历经三落三起、五度播迁,始终肩负“文传四海”的使命。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考察时,勉励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饱含深情和期许的种子,深深根植在暨南人的心中。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文化工作格局,丰富文化实践,建设文化载体,推进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举措,在传承好暨南精神、传播好中华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暨南精神:暨南大学的文脉底色

  2021年11月,暨南大学迎来115岁的生日,番禺校区的夜空中,无人机方阵描绘出“忠信笃敬”的校训。百余年来,暨南大学筚路蓝缕,几度迁移校址,但始终没有舍弃“暨南”之名,更没有舍弃“忠信笃敬”的校训。

  2006年百年校庆之时,学校开展“暨南精神大讨论”活动,全体师生校友踊跃参与,认真讨论,最终确定了“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16字暨南精神,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底蕴,确立了全体暨南人的共同价值观。

  “暨南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在与国家民族共命运的办学历程中积淀而成的‘暨南精神’已成为学校最鲜明的文化符号,融入一代代暨南人的血脉灵魂,你们都是暨南精神的传承者。”每学期的思政第一课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都会反复提及“暨南精神”,希望学子们可以传承好这份积淀了百余年的精神财富。

  暨南精神,融入生活细节。在暨大校园里,从教学大楼前的景观雕像到学子们的学生证上,“忠信笃敬”的字样随处可见。“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百余年间,正是带着这份执着与虔诚,暨南人才会走过无数风雨,迎接新时代下新的挑战。

  暨南精神,活跃在校园之中。从入校开始,暨南精神便浸润着暨南人的心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新生训练营上,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体验教育活动,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忠信笃敬、爱国爱校的精神;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活动中,同学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受总书记对暨南学子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

  暨南精神,落实在行动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肆虐,英雄逆行,暨南大学派出最为精锐的医疗团队,在除夕夜紧急出征驰援武汉;在抗疫下半场,全球暨南人迅速集结,参与全球共同抗疫,用行动践行暨南精神。

  暨南精神,刻入暨南人心间。2018年,暨南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忠信笃敬》校训微电影应时发布,苏炳添、马有恒、程国赋与一众暨南师生共同演绎“暨南精神”。校训微电影在各平台展播,产生了广泛且持续的影响力,让暨南精神更具体可感,更深地烙印在暨南人的心间。

  校训、校徽、校歌、暨南精神,一届届暨南人从入学到毕业,时时浸润在暨南的特色文化之中。一代代暨南人用行动践行和传承着暨南精神,让暨南大学的文脉底蕴被保留延续、传承发扬,铸就出暨南独有的大学之“魂”。

文化景观耀眼 打造精神家园

  漫步于三地五校区的优美风景之中,回溯百年侨校光辉历史,感受大学校园的芬芳葱郁,暨南大学总能将其独特的魅力融入岭南四季。而在三地五校区中,又以石牌校区积淀的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暨南历史文化中轴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人文精神融入师生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之中。

  步入石牌校区,就能看到状若长虹的彩虹门巍巍矗立,它既是暨南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密码,也寓意着暨南大学致力于充当传播中华文化、沟通中西文化的彩虹桥梁。穿过彩虹门,走过高大的榕树与木棉,道路尽头是知名的“百年暨南”石碑,后方巨大的金属地球仪上刻着“忠信笃敬”四个字。这是暨南大学校训,更是每一个暨南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前行,高13.8米的教学楼墙体上,两排银色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暨南大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到暨南大学考察时对暨南人提出的殷切嘱托,它时刻提醒着暨南师生身上肩负的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激励着暨南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蹈厉奋发。每天,成百上千的学生从这道墙走过,这28字箴言春风化雨,早已深入暨南人的心间。

  走进教学楼,一本汉白玉雕刻的大书展开,状若大鹏之双翼,鼓风而高翔。“书本”上铭刻的是学校立定的“学子”“师德”二铭,为暨南师生确立了行为规范,传达教师爱岗敬业、正道直行,学子进德修业、发奋图强的精神。

  继续向北行进,来到图书馆大厅探寻先贤的足迹。图书馆内大厅设六先贤铜像。端方、郑洪年、黄炎培、何炳松、陶铸、廖承志这六位先贤都曾在暨南大学建校、复办的历史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惊涛骇浪,先贤们始终挺立潮头,奔走呼号,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宪梓科学馆前两侧建有孔子雕像和爱因斯坦雕像,蕴意尊师重教、崇尚科学,两座雕像分别代表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配合草坪上种植的桃树和李树,意喻百年侨校桃李满天下,俊彦遍五洲。每年春节时分,桃李花开满园,吸引了不少师生、校友、游客前来参观。

  五洲学生,八方来客,万国墙联结了暨南与五洲四海的情谊,121个国家的名字就像暨南人的一个个足印,行走在广袤的世界版图之上;朝日皓月,东西相映,真如路东西两侧的明湖来自老一辈暨南人的开凿,先辈们的创业精神融入明湖之水,也埋进了一代代暨南人的心里;路过北门壁画侨文化墙,领略涂鸦画的艺术风采,感受暨南园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侨文化精神……

  暨南处处皆美景。走进番禺校区,与“走向殿堂雕塑”一同畅游学海,在恢弘大气的体育馆中挥洒汗水;漫步于广园东校区,于“五洲学子雕塑”旁感受夏日微风,斜倚龙湖亭上读一本书;搭上校车,去珠海校区碧波荡漾的日月湖畔,坐在插架万轴、庄重典雅的图书馆中“何来意闲闲,埋首书中去”;前往最繁华热闹的国际都市深圳,静静感受校训碑上的岁月风霜……

  多年来,暨南大学秉承“忠信笃敬”的精神,以功能合理、景观优美为设计导向,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暨南元素融入文化景观的设计中,积极打造文化高地,营造浓厚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氛围,使得暨南园成为每一位暨南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文化服务有序开展

  校园文化,尤其是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定、恒久的思想基础。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不仅依赖于言传身教的精神润泽,更离不开基础文化设施的健全。多年来,暨南大学致力于建设健全基础文化设施,为暨南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历来重视图书馆的发展,经过几代新老暨南人的辛勤付出,图书馆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全校所有校区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474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80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62.6万种,电子期刊5.2万种。2021年,仅石牌校区和番禺校区入馆人次就达262万。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馆,经常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文创大赛、文化沙龙、文化参访、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层出不穷,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的功能。

  侨联四海,华章远扬。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曾走进位于暨南大学图书馆6楼的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简称“世华馆”)。世华馆长期致力于华侨华人文献的综合性收集、整理与研究,目前已收藏各类型纸质文献近5万册(件),是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并在学校支持下设立“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览馆”,力图“活化”华侨华人历史文献,讲述好华侨华人与中国、华侨华人与世界的故事。

  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于2021年11月建成使用,首展为《“大国工匠 海晏河清”:庆祝暨南大学成立115周年中国景泰蓝艺术大展》。展览筹借全国顶级景泰蓝工艺大师作品110余件、景泰蓝国礼40余件,让人们领略到国粹景泰蓝的魅力。未来,四海艺术空间还将举办国内外优秀手工艺大师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文化遗产与创意美学系列讲座、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前沿动态分享会、青年创意设计研讨会等活动。

  穿过建阳路、走进校史馆,从一个个承载着暨大丰厚历史的照片、物品和生动故事中体味百年侨校的沧桑历史和深厚底蕴;走进暨南大学中华文化体验馆,近距离观赏国画之素雅、陶器之精巧、古琴之中正,于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中倾听茶香花画二三事;在中药标本馆观察北极熊、东北虎等千余件中药标本,深切感受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一带一路”与岭南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完美融合……

  百年沧桑,教泽八方;五洲学子,汇聚一堂。一系列健全完善的文化设施,造就了暨南大学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更为打造文化精品、培育优秀暨南学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活动缤纷 五洲学子共飨

  暨南大学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推动形成全校统一规划、共同参与的“暨南精神”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工作新格局,精心打造国际文化聚暨南、中国文化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演、中华才艺大赛等文化育人品牌,营造多元共融的大学文化氛围。

  暨南大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沟通的舞台。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侨生杯”系列体育竞赛、国际土风舞大赛等品牌活动,数千师生齐聚暨南园,共飨文化盛宴。其中,国际文化聚暨南系列活动更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具有国际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大型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无论是舞台上轮番上演的各国、各民族舞蹈,还是展位活动中引人注目的小游戏,抑或是国际厨王争霸赛上的各色美食,无一不吸引着海内外学生的参与,将“融通中外,连接东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贯彻始终,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侨校特色。

  在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暨南大学也不忘胸怀祖国,于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中夯实根基,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传播大赛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又一有力举措,是学校献礼新中国70周年、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文化活动,集中呈现暨南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更体现出海内外暨南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担当。

  走读南粤大地、体味风土人情,港澳台侨学子参与中国文化之旅国情教育研习营;诵中华经典、凝报国之志,暨南学子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中不断斩获佳绩……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浸润着暨南人的心灵,使其在学习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践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立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

文化精品频出 推动文化育人

  提到华文教育,就不得不提到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暨南大学恪尽职守,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不断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精品项目,切实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擦亮百年侨校的“金字招牌”。

  2021年新生入学,“中华文化大讲堂”为新生们带来了为期3天的雅集活动,通过邀请新生免费体验羽磬、古琴、茶道、篆香、汉服和各类文创产品,让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中华文化大讲堂”创办于2014年,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300场,开设相关课程12门、共计1000多学时,吸引了对中华文化满怀热忱的师生3万多人次,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中华文化研习平台。身处其间,同学们着汉服、行笄礼,庄重典雅,一颦一笑尽显华夏礼仪、文化滋味。

  如果说中华文化大讲堂尽显传统文化的醇厚滋味,那么开设于2006年的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便积淀着学者大家的思想智慧,为暨南学子提供精神给养。16年来,百年讲堂精品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等来校作专题演讲超过500余场,覆盖广州、珠海、深圳三地五校区,通过举办高端学术讲座,将中华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听众超过40万人次。如今,百年讲堂俨然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园文化项目,激发出学生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动力。

  “中华梦飞翔”国情教育千人团、“星动暨南梦”学生领袖百人营、“侨校梦工场”学习发展十大教育项目……在思政精品建设方面,暨南大学发扬自身特色,创造性地构建了《优秀港澳台侨学生“千百十培养工程”》项目,更好、更优、更精细地推动港澳台侨学生文化与实践育人,成功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国以史明鉴,校以史明智。2021年10月19日,由暨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党委宣传部策划制作的“许党报国 勇毅弦诵”暨南大学百年红色印记专题展览在暨南大学科学馆一楼美术馆开展。展览分为“与党同心”“为国担责”“文传四海”三大板块,全面展现了暨南大学115年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波澜壮阔历史,以百年红色印记献礼暨大建校115周年、校董事会100周年,将校史教育与‘四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党史故事、中国故事和暨南故事。

  未来,暨南大学将继续发挥侨校特色,深化侨校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暨南师生也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殷殷嘱托,时刻牢记学校所赓续的红色血脉和肩负的时代使命,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为暨南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回首过往,暨南大学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信心坚定、铿锵有力;展望未来,还需全校上下携手并力,绘就更加绚烂多姿的暨南文化画卷。

上一篇:暨南大学五校区同步开展汛前安全工作检查 筑牢校园防汛安全“堤坝”

下一篇:暨南大学党委第五轮巡察完成对十个基层党组织的进驻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