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非传统安全与法治构建”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5月15日,由西南政法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所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协办的2021年“非传统安全与法治构建”专题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及贵州民族研究院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期刊社社长周尚君教授在开幕式中致辞。他表示,非传统安全具有潜在性、联动性、突发性等特点。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流行再次证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通力合作,其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并影响着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当统筹分析、整体施策。围绕这一主题和各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必将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全面依法治国伟大事业发展做出重要的智慧贡献。

  西南政法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所主任张永和教授在开幕式中致辞。他表示,相较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更直接指向每一个人类个体。非传统安全研究应当跨学科、多角度、理论现象并重,而非仅从单一视角出发看待相关问题。如何实现上述构想并落实至法律层面,解决法治构建中各部门如何归责等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核心内容。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忠夏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婉琳教授分别针对“在国际法视野内的非传统安全”“风险社会下的风险与安全问题”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生态安全法治保障”做了主旨发言,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对非传统安全与法治构建的认识和思考,展示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在法治构建方面的巨大空间。

  在“总体国家安全与法治中国建设”单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力宇教授以“涉藏的若干问题与国家的文化安全”为题,简述了涉藏问题的性质及其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田飞龙副教授从“‘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与《国家安全法》”出发,对香港治理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昕从中国气候立法的国际背景、气候立法人权趋势的应对以及我国气候立法的权力本位的落实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郭相宏教授就“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分享了研究心得;四川大学法学院王建平教授针对“核安全法治构建中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能力”主题,围绕核设施的修建程度、核能力与安全能力的区别及核能的利用率与核能控制的法律效力、核能的国际合作问题作了报告;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张楚老师通过微观分析美国网络爬虫数据,提出我国在此问题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周萌则从中国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意义出发,通过梳理中国具体实践,探索中国方案演进的未来路径。

  在“非传统安全与法治保障”单元,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李婉琳教授就边疆民族地区生态安全问题提出,对其法治保障的建设不但涉及法治层面,更涉及法治体系的规范和执行机制的协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施鑫老师对中国毒品犯罪没收资产国际分享机制的构建进行了介绍;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菲分析了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气候安全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建舟从冷战视角出发,考察政治化人权叙事的缘起与影响;北京大学法学院戴昕副教授以“系统性安全风险与成本收益”为题,提出风险防控的安全方法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冠群老师分析了拜登政府涉疆政策的最新动向;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宋瑞琛老师简要介绍了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动向;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贺嘉老师针对区块链应用中国家安全的风险和理论基础、安全风险的具体内容与防治问题进行了发言。

  在“非传统安全与国家治理”单元,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谢贵平教授以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统一为切入点,论证了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赵书文副教授通过疫情危机透视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从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分析乡村发展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鲍墨尔根就我国文化保障的需求与新发展展开论述;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艺曌围绕非战时军事侦察国际规范的构建探讨了国际规范的权力基础、非战时军事侦察应遵守的原则等问题;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赖虹宇副教授分别从自然灾害的特征、我国对自然灾害的治理状况及改进之处分析了自然灾害法律治理问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李文军老师以“9·11”恐袭事件为例,对当前恐袭事件的现状、态势及反恐应对措施展开论述;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徐锦晋以“风险社会视阙下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发展”为题分享了研究见解;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韵涵针对网络攻击下的国家自卫权分析了其所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在“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法律体系”单元,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张光君副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现状,指出要重新审视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运用法治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徐娟老师以国家生物安全为背景,提出应从行业自律规范性、伦理规范建构、法律规制的作用三方面入手,构建人类基因编辑风险协同治理模式;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陈瑜老师以“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并就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提出了见解;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刘鹏副教授从网络与信息安全角度对信息安全领域立法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建立起治理的总体性框架与比较机制以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权;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李丽辉副教授分享了自身对知识产权中涉及的非传统安全的创新性见解;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霍俊阁老师以“人工智能医疗刑事风险的司法应对”为题,强调对相关案件应秉持宽严相济的态度,在刑法框架内加以解决;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耿斯文以“对世义务”的困境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为切入点,分析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生淦琳围绕警务境外行动维护中国公民利益安全的现状、困境和对策展开论述,从战略层面与理论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以上各环节分别由西南政法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所杨世忠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李小明、山东大学法学院郑智航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新疆大学法学院李军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曹德骏教授、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周真刚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马长山教授主持,由新疆大学法学院王青松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杜宴林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赵树坤教授、朱颖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才让旺秀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孟庆涛副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郭相宏教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刘鹏副教授作了精彩点评。

  在此次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坦诚交流,就非传统安全与法治建构中有关毒品治理、信息安全、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进行提炼总结,为研究非传统安全与法治建构问题提供了诸多路径,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后,何志鹏教授、戴昕副教授及郑智航教授赴人权研究院面向人权研究全体师生就“人权历史进程中的伦理双螺旋”“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及核心制度问题”“国家纵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法治化”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吉林大学法学院耿斯文等9名硕博研究生与人权研究院硕博研究生开展了进一步交流探讨。

上一篇:西南政法大学与国仪量子共建联合实验室

下一篇: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打造“一带一路”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