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召开 聚焦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10月1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博士论坛以“回望经典: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印度等海内外160余名嘉宾、博士生导师、博士和博士生参加。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冯惠玲教授等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斌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吴付来副书记指出,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新中国档案学教育与研究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已经成为了中国档案学教育与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博士生教育和培养机制,致力于在广大博士生中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风气。希望广大档案学专家、学者以及博士生能够以此论坛为契机和平台,加强相互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共同致力于提升中国档案学的水平。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在展示档案学博士科研成果、促进博士学术交流方面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术论坛。中国档案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应该树立自信,在国际档案界扩大中国档案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冯惠玲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的成果。她作为中国第一批档案学博士研究生之一,对中国档案学术研究和本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予了殷切希望。她希望广大档案学博士生能够努力开阔学术视野,夯实专业根基,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档案学。她剖析了“经典”的内涵,指出阅读经典对于夯实学术基础、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价值。

  论坛还向到场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退休的老博导王传宇教授、刘耿生教授献花,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

  整个论坛分为“经典回望”、“中外比较”、“当代成就”和“自由发言”四个版块。在辽宁大学丁海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黄霄羽副教授、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教授、南京大学吴建华教授、武汉大学周耀林教授等的主持或点评下,上海师范大学张会超、台湾政治大学吴宇凡、首都师范大学杨霞、山东大学曲春梅、南京大学陈媛媛、中国人民大学邢变变、中国人民大学胡涛、武汉大学徐欣欣、安徽大学马仁杰、吉林大学宋雪雁、台湾政治大学陈慧娉、云南大学郑宇、中山大学侯衡、台湾政治大学林巧敏、南开大学王芳、上海大学连志英等博士(生)围绕“中外档案学的发展环境与理论贡献”、“欧美档案学对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影响”、“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历史与文本”、“中外档案学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和“中国当代档案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等专题展开讨论。与会者还进行了现场提问与互动,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了诸多创新性观点。

  18日下午举行的会议总结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胡鸿杰教授进行了点评。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方鸣研究馆员对论坛的主题、风格、内容、流程及演讲人的表现等作了高度评价,并展望了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未来趋势。他倡议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能够常态化,将这一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发扬光大。

  10月19日上午,主题学术讲座在信息楼三层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越男教授担任主持,冯惠玲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州历史学会瑞克(RichardL.Pifer)教授和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林巧敏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档案认知的螺旋之趣”、“档案实践的重新定义——对美国及加拿大档案学文献进行选择性调查的报告”和“档案使用研究与调查法”的学术报告。三位报告人以渊博的学识、富有创新的观点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为广大博士(生)奉献了一份学术大餐。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学术切磋与交流,第三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高层次学术平台,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契机。

上一篇:第三届北京市大学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新冠疫苗第一针剂接种工作圆满完成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