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高能物理领域)在北京大学举行

  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推动基础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作用,2022年8月2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物理学会、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的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高能物理领域)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图书馆举行。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物理学会理事长高原宁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秘书长郑英姿出席会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线上出席。报告会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物理学会秘书长曹庆宏主持。

  报告会伊始,郭鲁钢、郑英姿分别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致辞。郭鲁钢表示,北京市科协将围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坚持“四个面向”,通过举办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等系列活动,突出学术交流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北京地区高校、人才资源聚集的优势,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学科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郑英姿表示,北大科协将积极落实市科协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组织动员师生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把高校科协建设工作做优、做好、做实。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娄辛丑研究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岳骞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舒菁教授和冯旭研究员应邀以“科学‘中长跑’——国际粒子物理界围绕未来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博弈与合作”“锦屏深地实验平台和前沿物理研究——寻找缺失的‘缺失’”“利用量子精密测量和天文观测搜寻超轻波动型暗物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与高能物理高精度前沿”为题作学术报告,并回答了观众感兴趣的问题。

  娄辛丑概述了国际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历史与势态,重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概念设计、技术研发等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建设规划,解读了全球同行为开展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引领基础物理学未来发展而展开的博弈与合作。

  岳骞概述了国际深地实验平台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正在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深、空间最大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以及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盘古”实验组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等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

  舒菁简述了极轻粒子、极弱信号探测的物理背景和前沿动态,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新近提出的利用宏观手段探测超轻暗物质和引力波的技术方案,尤其是利用微波、光谐振腔、激光、原子干涉仪等新的量子探测技术,以及天文学中一些探测方法在这方面的应用。

  冯旭简述了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目标,重点介绍了贝塔衰变中的光子-W玻色子圈图修正、介子系统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振幅以及缪氢原子光谱中的双光子交换效应等格点量子色动力学应用于高能物理高精度前沿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学术论文经北京物理学会组织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同行评议,入选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现场为报告人颁发了证书。

  高原宁在总结发言中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给予北京物理学会、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长期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高能物理研究借助大科学装置,将人类对微观物质和宏观宇宙的认知一次次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直接驱动了新概念的诞生和新技术的变革,也开创了大科学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他希望我国青年学者开阔视野、拓展格局,敢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引领未来世界科技前沿。

  本场活动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冒亚军教授、杨振伟教授、王大勇长聘副教授、刘佳助理教授、周辰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于江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昊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刘言东博士等从事高能物理领域研究的校内外师生40余人参与现场交流。通过蔻享学术平台、高能论坛、北京科协知乎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近8万人次。

  报告会充分发挥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在高能物理领域的人才和学科优势,自觉履行科技教育工作者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使命担当;同时,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科学事业,在前沿探索和技术攻坚中坚定理想,追求卓越。

上一篇:北京大学智能学院2022年开学典礼暨新生第一课举行

下一篇:北大新校区迎来500多名2022级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