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开展“春日物语”系列科研讲座

  3月20日至4月3日,物理学院陆续推出3场“春日物语”系列科研讲座。

  3月20日下午,第一场科普讲座由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玮担纲主讲,以“伽利略革命与科学思维的特色和价值”为主题。廖玮教授首先带同学们回顾了伽利略开创的一种典型科学研究模式——通过推理实现对原理的追溯;其次,通过分析开普勒、伽利略、牛顿三位科学家在研究时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科学方法模式,点明了科学方法与现象学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最后,通过探讨科学思维与古代智慧的联系和区别,指出科学思维是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虽然是一种深刻且丰富的思想方法,但也是十分简单的思想方法。此次讲座同步在寇享学术平台直播,吸引了超过3000人次的参与和互动。

  3月22日下午,第二场科研讲座由物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郑致刚教授担纲主讲。他以“如何写好科学论文”为题,围绕为什么写科学论文、好的文章源自好的研究、如何写好科学论文三部分展开,重点从如何选题、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安排论文的结构、如何修改小论文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郑致刚教授指出,研究工作要不盲从、不逐流,有自己的判断;面对问题,静心思考,坚持自己的多样性,好的研究造就好的研究者;学科内部具有多样性,需要合作突破难题。

  4月3日下午,第三场讲座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钮月萍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郑致刚教授、校教务处副处长张先梅教授和青年教师梁珊珊博士担纲主讲。首先,钮月萍教授从同学们熟悉的半导体二极管引入,过渡到光子晶体管,进而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实现可集成的非互易光学器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现状;郑致刚教授带领同学们了解目前国内的液晶光学微结构工程的研究瓶颈,详细介绍了研究方向中不同的液晶光学微结构;张先梅教授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中和、碳达峰为背景,详细讲解了聚变等离子体的约束途径和等离子体运输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梁珊珊老师讲述了目前正在开发的一种高通量高截留率的GO膜以及改变其性能的研究情况。

  “春日物语”系列讲座贴近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的学术需求,在启迪同学科研思想、解决科技论文写作难题、了解物理学领域科研现状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指导。讲座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物理领域科研的兴趣,开拓了思路,破解了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选题难题、解答了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困惑,而且也丰富了闭环管理下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加强了特殊时期师生的沟通。

上一篇: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举办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

下一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线上培训班开班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