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赵纪军教授荣获2021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赵纪军,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荣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大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孜孜以求 厚积薄发

  业精于勤、躬耕不辍,他潜心凝聚态物理学研究近30年。来校工作十几年来,赵纪军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潜心问道、辛勤耕耘。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低维材料研究中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原子尺寸的器件设计和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基础。

  利用碎片化时间是赵纪军的诀窍,因为出差较多,他经常利用路上的时间做研究、改论文,有时在飞机上、有时在车上。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学术论文被国际同行(其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引用2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他看来,基础研究就是跬步千里、聚沙成塔的过程,能给国内外同行在领域内提供有所启发的研究成果就是极具意义的。

  三尺讲台 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课讲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赵纪军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担任多种角色,承担着繁多任务,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身份,因此始终坚持把教书育人工作放在第一位。“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赵纪军认为多重身份也给了他开阔的眼界和学习的机会,他努力将自身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去强化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涵。他主讲的《固体物理学》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入选校研究生精品课,《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入选校课程思政示范课,被推荐参评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学校2020年“学术之星”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裴玮在发表感言时说道,赵纪军教授讲授的《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让他受益匪,这堂课让他的思考模式和知识储备都有了进步,实现了他学术上的量变到质变。

  疫情期间,赵纪军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将辩证唯物主义与物理学研究相结合,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让育知和育德相融合。他讲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物理学研究”讲座,应邀在重庆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分享,累积听众达到3000余人。

  倾心育人 且行且歌

  赵纪军办公室的柜子里,摆满了他与学生们的合影以及学生送来的贺卡。在他看来,人才培养才是做老师的意义所在。无论科研任务多么繁忙、出差多么劳累,赵纪军始终心系学生和团队教师的发展。几乎每个学生的论文他都逐字逐句修改;定期学术研讨、组织团队集体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经常性的谈心和鼓励……他坚持贯彻“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秉承“师生共同成长、合作双赢”的理念,先后指导博士毕业生32人、硕士毕业生24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青千,1人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6人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省优秀硕士论文奖,8人获评省优秀毕业生标兵。

  赵纪军非常感激他的老师和前辈们,他们身上那种为科学事业献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怀,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进。“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简单来说就是言传身教,就是导师要起到榜样作用。”赵纪军如是说。精神传承,血脉赓续。如今赵纪军的许多学生也成为了老师,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继续传承着这种兢兢业业的为师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赵纪军表示:“能获得这个奖章意义非凡,这是对我们一线劳动者工作的肯定。我校有很多恪尽职守的老师们都称得上‘劳模’,我有幸成为了他们的代表,更应该珍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物理学科建设到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再到王大珩物理科学班和‘强基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有那么多的任务等着我去完成。我会发扬大工精神,立足自身岗位,锐意进取、不懈奋斗!”

上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保卫处开展“共享平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