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在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佳绩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5月13日至16日,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答辩在北京科技大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赛区分别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北京工业大学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并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

  北京工业大学自2021年1月启动校内选拔,共有117支团队参加了校内选拔赛,通过答辩评审,最终,确定了15项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在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北京工业大学首次实现10项作品入围特等奖答辩,并且,作为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获得最高的国赛报送名额——6个。比赛期间,北京市委副书记张延昆参观了解了北京工业大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项目《基于厌氧-好氧-缺氧运行的新型低C/N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系统》,该项目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项目共同接受调研。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竞赛的开展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

  北京工业大学特等奖作品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高度认可。由材料与制造学部杨聪彬副教授、赵永胜教授和刘志峰教授指导,马弘列等同学完成的作品《高性能谐波减速器柔轮齿形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目前多数企业齿形缺乏正向设计、传动性能不佳等问题,综合考虑传动精度和摩擦学特性等要求,完成了多种原创性齿形设计,掌握了考虑不同工况条件下齿形修形技术,提高了柔轮使用寿命,提出了非接触式齿形检测技术,为理论设计提供验证方法。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目前高端市场仍然被国外企业所垄断,该研究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由文法学部胡建国教授指导,郭包罗同学完成的作品《佛系心态:价值观危机抑或变动?——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探讨》,通过对近年来青年群体中出现的佛系心态展开研究,提出了创新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取向,对于掌握和引导青年群体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本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事下设“红色实践”“科技冬奥”“揭榜挂帅”三个专项赛赛道,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专项赛进行了单独评审。“红色实践”专项赛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坚定信念,收获成长,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实践成果,通过成果展示感召更多的青年学子建功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北京工业大学共有46个项目参加本次“红色实践”专项赛,最终,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科技冬奥”专项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加快推进“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北京工业大学共有12个项目参加本次“科技冬奥”专项赛,最终,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揭榜挂帅”专项赛服务政企需求、首都“三城一区”和“高层级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按需求出题,学生团队打擂揭榜参赛。北京工业大学共有7个项目参加本次“揭榜挂帅”专项赛,最终,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指导,信息学部毛冬晓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基于厌氧-好氧-缺氧运行的新型低C/N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系统》成功揭榜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发榜选题《低C/N垃圾渗沥液处理新技术》,荣获“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坚持依托“星火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鼎新杯”等所组成的“基金-竞赛-实践”体系,在“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崭露头角,成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北京工业大学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北京工业大学开班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完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复评) 工作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