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科技成果亮相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

  8月20日起至27日,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通州绿心森林公园举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光明,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中国科协科普部、国家林草局有关司局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领导到我校科技成果展位参观指导。

  本次科技活动周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我校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技术、可降解新型材料和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等科技成果通过展演展示方式亮相。

  材料学院任学勇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秘书处主创和编排的林草科学实验展演项目《枯枝落叶变形记》,在科技周展演仪式上成功展演。该团队根据近年来开展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技术研发和科普化研究,生动诠释了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过程的科学原理和重要意义,受到与会领导与嘉宾的一致好评。

  材料学院张力平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可降解纤维、无纺布等新型材料,以木竹及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让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了绿色原料、技术和产品的再生纤维素全产业链体系,可替代石油基不可降解产品。该成果受到观展人员的一致好评,呼吁全降解产品早日投入生产使用。

  艺术设计学院韩静华教授团队完成的科普绘本《AR奇幻植物园》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可“看”到从书中长出来的立体植物,用手“触碰”,还能看到含羞草“羞答答”合拢在一起。该成果曾荣获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二等奖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被《人民日报》《科普时报》等媒体报道。

  工学院张军国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互联网+和AI的野生动物智能监测识别系统”,可实现野生动物的无线远程自动实时监测,同时在后台服务器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数十种野生动物(含兽类、地禽、水鸟等)的高效智能识别。目前,该成果已在青海、内蒙古以及天津等地多家保护区推广实施。

  环境学院黄亮副教授团队设计研制的“减碳宝-基于DAC技术的大棚增效机”,可通过低温吸附剂直接捕集空气中二氧化碳,利用变温脱附获得富二氧化碳气体,可作为于蔬菜大棚的气肥使用,实现了低品位二氧化碳再利用。该设计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思路,实现了碳捕集工艺过程的零碳排,避免了传统工艺浓缩高纯二氧化碳带来的进一步能耗。

上一篇:北京林业大学校领导带队检查部署开学前后勤服务保障准备工作

下一篇:北京林业大学召开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核酸检测工作部署会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